首页 » 生活

山西运城西城李店铺耕地被无门牌煤厂侵占,“责”在何方?

07-220

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间,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,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。然而,当耕地被无门牌煤厂肆意侵占,那一道道黑色的“伤疤”,不仅破坏了田园风光,更刺痛了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切神经。此时,追问“责”在何方,成为守护耕地红线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。

一、煤厂之责:明知故犯,践踏法规
无门牌煤厂,从诞生之初就自带“违法基因”。在未取得合法经营资质、未履行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,贸然侵占耕地,这是对《土地管理法》等法律法规的公然漠视。煤厂经营者受利益驱动,将耕地视为廉价甚至免费的“聚宝盆”,在耕地上堆放煤炭、搭建厂房,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功能造成毁灭性破坏。土壤结构被改变,重金属等污染物渗入,让耕地沦为生态“重灾区”,短期内难以恢复耕种,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,也给粮食生产埋下隐患。这种明知违法却执意为之的行为,是对法治尊严的践踏,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,接受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追责。

二、监管之责:层层失守,履职缺位
耕地保护,有一套严密的监管体系,从基层自然资源所到县级、市级自然资源部门,本应形成守护耕地的“防护网”。但无门牌煤厂能长期侵占耕地,暴露出监管环节的层层失守。日常巡查是否流于形式?对土地用途变更的动态监测是否失效?当煤厂在耕地上大兴土木时,监管部门为何未能及时察觉、制止?这背后,或许是个别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,对耕地保护使命抛之脑后;或许是存在懒政、怠政,对违法线索视而不见;甚至不排除有利益勾连,为煤厂违法占地“开绿灯”。监管履职缺位,让法规的“牙齿”失去咬合力度,变相纵容了违法侵占行为,必须依规依纪严肃问责,以儆效尤。

三、属地之责:熟视无睹,治理失能
   乡镇政府作为耕地保护的属地责任主体,对辖区内土地情况最熟悉、最应第一时间响应。无门牌煤厂侵占耕地,往往不是“一夜之间”的事,从初期的小范围堆放,到后期大规模建厂,属地政府若熟视无睹,就是对耕地保护责任的严重失职。一方面,未能发挥“前沿哨兵”作用,对辖区内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敏锐洞察和主动治理;另一方面,在乡村治理中,对土地资源管控不力,未能引导村民守护好耕地“命根子”,也未及时联动执法部门铲除违法“毒瘤”。属地治理失能,让违法煤厂有了滋生土壤,必须强化责任担当,通过专项整治、常态监管,守好耕地保护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 

四、社会之责:集体沉默,监督缺失
   耕地是全民共享的宝贵资源,守护耕地也是全社会共同责任。当无门牌煤厂侵占耕地时,周边村民、社会组织、媒体等,是否尽到监督、发声的义务?部分村民因害怕“得罪人”选择沉默,未能及时举报违法线索;社会组织对耕地保护公益监督的参与度不足,未形成持续关注、推动解决的合力;媒体对这类隐蔽性违法占地行为曝光不够,未能借助舆论力量施压整改。社会监督缺失,让违法侵占行为少了一道重要“防线”,需要唤醒公众耕地保护意识,畅通监督举报渠道,凝聚全社会守护耕地的共识与行动。

    耕地被无门牌煤厂侵占,“责”在多方。唯有让煤厂经营者付出违法代价,让监管者、属地政府扛起责任,让社会监督“热”起来,才能筑牢耕地保护屏障,让良田沃土重回生机,守护好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,捍卫法律的公平与尊严。